中国禁止比特币通告:非法属性的明确界定与风险警示

 

“中国禁止比特币通告” 构建起虚拟货币监管的核心防线。从 2013 年央行等五部委通知到 2021 年十部门联合通告,一系列监管文件层层递进,明确了比特币的非法金融属性,为打击相关炒作与诈骗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,与此前揭露的 “中本聪挖矿” 骗局、USDT 交易陷阱本质相通,共同勾勒出虚拟货币的违法边界。

禁止比特币通告的核心是厘清法律定性,斩断非法交易链条。2013 年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首次明确,比特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不能作为货币流通。2021 年十部门通告更进一步,将比特币相关业务活动全面纳入非法金融活动范畴,包括法定货币与比特币兑换、交易中介、衍生品交易等,甚至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也属非法。这种界定绝非简单 “禁止持有”,而是从金融秩序安全出发,封堵所有可能滋生风险的业务环节,与 “中本聪挖矿” 骗局中掩盖的非法本质形成监管呼应。

司法实践已印证通告的刚性约束力,否定比特币交易的法律效力。广州中院指导性案例显示,仲裁裁决支持比特币与法定货币兑付,因违背通告精神被法院撤销,明确此类交易不受法律保护。类似案例并非个例:2024 年华律网收录的法律咨询中,多地法院对涉及比特币的民事纠纷均判定 “相关行为无效,损失自行承担”。这意味着即便避开 “中本聪挖矿” 这类直接骗局,单纯参与比特币交易也面临 “血本无归无人管” 的困境,与非法交易所 “跑路” 的风险本质一致。

通告反复警示的三重风险,在现实中已多次上演。法律风险上,参与比特币交易可能涉洗钱、非法经营等罪名,2025 年多地警方通报的案件中,涉案人员因帮境外平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被追究刑责。财产风险方面,比特币价格波动与诈骗交织,有人因追高亏损百万,有人像陷入 “中本聪挖矿” 骗局一样,被虚假交易平台卷走资金。金融安全风险更不容忽视,通告明确指出,比特币交易滋生非法集资、传销等犯罪,严重扰乱经济秩序。

值得警惕的是,不法分子仍借 “境外合规”“技术创新” 曲解通告,正如 “中本聪挖矿” 用名人背书掩盖骗局,这些说辞不过是规避监管的幌子。通告早已明确,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非法,不存在任何 “灰色地带”。

综上,中国禁止比特币通告是守护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。公众需读懂监管信号,认清比特币的非法属性,远离各类相关交易与炒作,守住财产与法律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