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RP 升至全球资产第 130 位的消息,近期在加密货币社群引发热议。据 2025 年 3 月数据,受美国 SEC 放弃上诉等利好推动,其市值 24 小时暴涨 12.63% 至 1470.7 亿美元,超越空客、联合利华等实体企业,跻身全球资产前列。但这一 “亮眼排名” 并非价值支撑的体现,而是资本短期炒作的结果,在我国监管框架下,其非法属性未变,高排名背后暗藏的风险远比收益更值得警惕。
XRP 的排名跃升,本质是政策消息与市场情绪催生的短期泡沫。此次市值暴涨的直接诱因是监管利好:美国 SEC 对 Ripple 的诉讼撤销,让市场产生 “合规预期”,叠加前高盛分析师渲染 “超越以太坊” 的乐观预测,吸引投机资金涌入。但这种驱动逻辑极其脆弱 —— 对比 A 股头部企业,工商银行 2.56 万亿元的市值背后是实体经营与稳定现金流支撑,而 XRP 的市值完全依赖资本炒作,其所谓 “跨境支付应用” 仅覆盖少数机构,2025 年数据显示其实际交易场景渗透率不足 0.3%,与实体资产的价值逻辑截然不同。
更危险的是,XRP 的 “高排名” 掩盖了其高度控盘的炒作本质。筹码分布数据显示,30% 的 XRP 集中在 0.32-0.62 美元的低成本区间,19% 聚集于 2-2.5 美元,形成典型的 “控盘型结构”。这种结构下,主力可通过少量资金拉抬市值制造 “排名跃升” 假象,一旦出货离场,价格便会断崖式下跌。2025 年 7 月就出现过类似剧情:某机构集中抛售导致 XRP 市值单日蒸发 300 亿美元,排名暴跌 50 位,跟风投资者损失惨重,这与此前 pi 币等空气币的炒作套路如出一辙,都是 “制造热度 - 吸引接盘 - 收割离场” 的循环。
即便抛开炒作风险,XRP 在我国的非法属性也从未改变。2021 年十部门公告早已明确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XRP 作为未获批准的虚拟货币,其交易、持有均不受法律保护。司法实践中,2024 年浙江某用户因帮助 XRP “币商” 流转资金,以帮信罪获刑 6 个月,与 pi 币相关涉罪案例的追责逻辑完全一致。值得警惕的是,诈骗分子正借 “排名跃升” 炒作:某团伙伪造 “XRP 合规落地” 文件,以 “低价认购” 为由诱骗用户入金,2025 年上海警方破获该案时,涉案金额已达 2300 万元。
参与 XRP 交易的三重风险,在高排名下更趋致命。一是财产清零风险,其控盘结构注定 “暴涨必暴跌”,2025 年已有用户在排名冲高时追涨,一周内亏损超 80%;二是法律追责风险,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,2025 年多地警方通报显示,涉 XRP 的非法交易案同比增长 47%;三是平台陷阱,非法交易平台利用 “高排名” 背书,通过虚假行情、提现限制克扣资金,用户维权无门。
监管部门反复警示:全球资产排名不能等同于价值与合规,实体资产的排名源于长期经营,而 XRP 的排名是投机游戏的产物。我国境内无任何虚拟货币具备合法性,即便 XRP 排名再高,参与其交易仍属非法行为。
综上,XRP 升至全球资产第 130 位是炒作幻象,非法属性与高风险未因排名改变。认清虚拟货币的炒作本质,拒绝参与任何交易,才是守护财产与自由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