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ACT 币创始人” 的相关查询始终无果,检索央行公告、权威财经媒体及区块链公开数据库后发现,不存在可追溯的 ACT 币官方项目资料,其创始人信息更是处于完全空白状态。这种 “项目与创始人双匿名” 的特征,与 ARTS 等曾引发诈骗案件的虚拟货币套路高度吻合,印证了 ACT 币本质是借 “区块链” 概念炒作的非法投机工具,参与交易暗藏财产归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。
创始人信息缺失本身就是最明确的风险信号。对比成熟加密项目的信息披露规范 —— 世界币创始人山姆・阿特曼(OpenAI CEO)的身份公开透明,NEO 创始人达鸿飞的背景可清晰追溯,ACT 币的 “匿名创始人” 模式完全背离合规逻辑。这种匿名性往往是诈骗分子的刻意设计:一方面可掩盖无技术团队、无生态规划的真相,避免像 ARTS 项目联合创始人蒋杰那样因身份暴露被警方控制;另一方面为后续 “卷款跑路” 预留后路,待吸引足够资金后便可彻底消失,让投资者维权无门。
信息模糊的背后是精心设计的炒作骗局。诈骗分子常借 “匿名创始人” 制造 “神秘大佬操盘” 的假象,搭配 “ACT 币将颠覆金融支付” 等夸大宣传,通过社交群组散播虚假盈利截图诱骗入场。其运作模式与 ARTS 项目的虚假包装如出一辙:既无可信白皮书,也无落地应用,仅靠伪造交易数据制造价格暴涨假象,待散户接盘后便通过集中抛售收割利润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类代币多采用无上限增发设计,创始人可暗中稀释代币价值套现,最终导致价格暴跌,重现加密市场 “全线暴跌、超 21 万人爆仓” 的惨状。
即便忽略创始人匿名的疑点,其交易行为仍面临多重法律与财产风险。我国已明确将虚拟资产交易列为洗钱犯罪的常见方式,ACT 币作为未经批准的虚拟货币,其交易资金极可能与电信诈骗、跨境洗钱等犯罪活动挂钩,参与者随时面临冻卡、问询等刑事风险。且 ACT 币大概率仅在境外小众交易所流通,这些平台无合规资质,如同 Silvergate Bank 倒闭引发的连锁风险,随时可能出现资金冻结、卷款跑路等问题,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综上,ACT 币创始人的信息缺失绝非偶然,而是骗局的核心组成部分。投资者应摒弃 “匿名项目藏机遇” 的幻想,认清虚拟货币的投机本质与非法属性,坚决远离相关交易,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守护资产安全。



















